时间:2022/8/18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佚名 点击: 61 次
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最好 https://m-mip.39.net/disease/yldt/bjzkbdfyy/

本文说的是抗美援朝时期三座桥的故事。

这三座桥,中美两军一方要守住它,一方要毁了它。

三个“守桥和毁桥”的故事都被拍成了电影。

而三座桥的命运却各不相同:

第一座桥-不管美军如何狂轰滥炸,这座桥却始终巍然耸立;

第二座桥-不管敌人如何力保这座桥,志愿军最终还是炸断了它;

第三座桥-志愿军接连三次成功炸桥,却始终没能真正炸断那座桥。

电影《长津湖·水门桥》剧照

这三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分别是:

电影《金刚川》-讲述志愿军工兵誓死捍卫岩里桥的故事;

电影《奇袭》-讲述“万岁军”勇士冒险奇袭武陵桥的故事;

电影《长津湖·水门桥》-讲述志愿军三炸水门桥的故事。

其中,水门桥被志愿军炸断三次,又被美军三次修复,最后,还是美军自己炸断了水门桥。

一、电影《金刚川》里那座炸不断的岩里桥,守桥方:志愿军,毁桥方:美军。

观看电影《金刚川》时我留意了一下,电影从头到尾好像都没提过这座桥的名称。

那么,志愿军誓死坚守的那座桥究竟叫什么名称?

事实上,这是架设在朝鲜汉江支流金刚川上的一座公路桥,名叫岩里桥。

志愿军当年为什么要死守岩里桥?

这跟著名的“金城战役”有关。

当时,美国人已经被志愿军打得疲惫不堪,他们希望尽快与志愿军签订停战协议,好脱离这片让他们心灰意冷、颜面扫地的土地。

可是,南韩的李承晚贼心不死,且高调宣称“即使美军不打,我们也要单独打下去!”

为了打击李承晚的嚣张气焰,毛泽东主席果断决定,再从国内调六个军入朝参战。

毛主席的意图很明显:给李承晚强有力的最后一击,打疼他,打残他。

这样做既让李承晚长长记性,也可以达到“杀鸡儆猴”之功效,让美国人再次见识一下志愿军的决心和战斗力!

于是,“金城战役”这场以教训李承晚为主的大战揭开了序幕。

志愿军方面此战共投入24万兵力,参战部队使用的武器装备水平也达到了巅峰状态,光是各式火炮就投入了上千门。

如此一来,志愿军24万人马的后勤补给负担就更加沉重。

可以这么说,只要保住补给线,“金城战役”也就打赢了一半。

李承晚和美国人当然也清楚这一点,所以,他们也加紧了对志愿军各条补给线的“绞杀”。

电影《金刚川》里志愿军死守岩里桥的故事就发生在其中一条补给线上。

电影《金刚川》剧照

金刚川本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溪流,只有在夏季丰水期才会暴涨成一条大河。

如果不是那场“守桥、毁桥”的战斗,如果不是拍成电影《金刚川》,国内大多数人都不会知道这座默默无闻的桥梁。

岩里桥当时已经被美军炸毁,负责修复(搭建)岩里桥的是志愿军工兵第10团第3连。

连长张振智是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人,他将带领3连战士在岩里河上架一座载重桥,保障部队运输物资畅通无阻。

张振智非常清楚,恢复(搭建)岩里桥就是保住了前线部队的生命线。

张振智的任务是艰巨的,因为上级给他的期限只有8天。

因为当时正是丰水期,所以,金刚川水流湍急,河面宽达60多米。

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搭一座载重桥,即便让如今号称“基建狂魔”的中国路桥工程队负责施工,都将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
更何况,张振智他们一无像样的施工机械,二无现成可用的架桥材料,美军飞机还会随时飞来捣乱。

离休后的张振智曾经回忆说:“我没有向首长提任何困难,我知道,就算提了也没用,首长也没有能力帮我,一切只能靠自己。”

张振智当时向首长表态:“3连要是完不成任务,我张振智提头来见”!

张振智用最朴实的话说出了“提头来见”这样人世间最决绝的话。

张振智来到岩里桥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就地伐木,筹措架桥材料。

可是,美军的轰炸机早已“光临”此处,附近的山林已经被炸得面目全非。

美国人没想到,他们的举动居然在无形中帮助了张振智。

美军飞机来袭时,张振智命令战士们就地隐蔽。

美军飞机刚一飞走,张振智就带着战士们开始收拾“残局”。

张振智告诉战士们:“敌人炸断了那么多大树,我们反倒省事不少,不用自己砍树了。”

他让战士们把那些炸断的树干稍微收拾一下,一根根粗壮的原木就变成了现成的架桥材料。

趁着夜色,一批战士将这些原木悄悄运至岩里渡口,随即就被另一批战士架到了桥上。

七天七夜之后,一座完全由原木搭建的载重桥就在金刚川河面上架了起来。

电影《金刚川》剧照

然而,美军侦察机很快发现了这座突然出现在金刚川上的桥梁。

很快,24架“黑寡妇”飞机黑压压地扑向岩里桥,两个小时内,美军一共向这里投下了多枚炸弹。

岩里桥这座木桥怎么可能承受得了这样的摧残,敌机飞走之后,原本有七孔的岩里桥只剩下了两个孔,岩里桥被炸废了。

金城前线此时正打得热闹,运输弹药的生命线怎能中断?

工兵团团长和政委、参谋长都赶来岩里桥畔,他们向张振智传达了志愿军后勤司令员洪学智将军的命令:

“岩里桥必须在一个半小时内修好,不得有误!”

张振智二话没说就第一个跳下了河,全连官兵随即也纷纷跳下河去,开始第二次架桥。

此时,可恶的“黑寡妇”又来了。

一颗颗炸弹在张振智和战友们身边爆炸,接连有战士被炸弹击中,张振智的头部和肩部也多处受伤。

但是,张振智他们全然不顾危险和伤痛,架桥行动一刻都没有停止。

在战士们奋力拼搏下,3连终于再次架好了桥。

当一辆辆装满物资的卡车从岩里桥上通过时,张振智看了一眼手表,此时比预定通车时间提前了15分钟。

张振智直到此时才松了口气,这才感觉到了浑身的伤痛和疲累,差点当场晕倒在地。

据统计,为了摧毁岩里桥,美军先后投下了近千枚炸弹,发射了多发炮弹。

就这样,炸断了就修,再次被炸断,再次加紧抢修。

一座简陋的岩里桥变成了美国人怎么炸都炸不断的“钢铁桥”。

战后,张振智荣获一等功三次,授二级模范称号,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张振智二级战士荣誉勋章、二级自由独立勋章。

不久之后,张振智随洪学智司令员回国参加志愿军英模大会,会议期间,洪学智司令员亲自带他去了中南海。

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了张振智,对他的英勇顽强大加赞扬。

年,张振智离休了。

这个时候,给学生们讲战斗故事成为了他重要的“战斗任务”。

不幸的是,在年的一次演讲中,张振智突发疾病,当时就倒在了讲台上。

这一次,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打不垮的英雄再也没能站起来。

老英雄张振智不治身亡,享年78岁。

如今,人们在地图上已经找不到张振智带领志愿军战士死守的那座桥,当年的岩里桥已经淹没在金刚山任南水库的水下。

幸好有《金刚川》这样的电影,它让现在的人们再次知道了发生在岩里桥的那个故事,并记住了那些英勇护桥的志愿军壮士。

二、电影《奇袭》里的那座“康平桥”,守桥方:美军,炸桥方:志愿军。

上世纪六、七十年代,一部名叫《奇袭》的战争片火遍全国。

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一座桥展开,在电影里这座桥叫“康平桥”。

其实,这部电影最早的名字叫《奇袭武陵桥》,是一部拍摄于年的“军教片”。

这部影片在军内上映之后,立即受到了全军指战员的一致好评。

因为“军教片”不对外放映,所以,为了满足全国人民的愿望,两年之后,八一电影制片厂在《奇袭武陵桥》的基础上重拍了这部电影。

重拍的电影保留了大部分战斗场景的画面,影片中的几位主要角色也改由张勇手等专业演员扮演,片名也改为了《奇袭》。

故事讲述的是志愿军第38军一支先遣队奇袭康平桥的传奇故事。

影片里的“康平桥”也就是现实中的“武陵桥”。

当时,“联合国军”总司令麦克阿瑟向全世界宣布,美军将发动“最后的攻势”,一举歼灭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。

美军正兵分两路,沿朝鲜东西两线北进,企图在鸭绿江南岸汇合围剿志愿军。

志愿军方面对应的部署是:

由其他部队在西线诱敌深入,派遣第38军突袭驻守德川的南朝鲜军第7师,进而从侧翼突破,断敌退路。

在这场战斗中,炸毁武陵桥正是断敌退路、全歼南朝鲜军第7师的关键所在。

志愿军第38军执行炸桥任务的是一支人的先遣队,先遣队队长由第38军侦查科副科长张魁印担任。

电影《奇袭》剧照

出发之前,第38军梁兴初军长、江拥辉副军长亲自为先遣队的勇士们送行。

梁兴初军长重申了这次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,要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,一定要在26日上午8时之前炸毁康平桥。

24日晚上22时,张魁印带着先遣队出发了,他们随身携带了一张1:的地图,一个指北针和一部电台。

在夜色掩护下,先遣队机智地绕过了敌人几道关卡,来到了敌军两个师的结合部-浦洞。

这里是先遣队去往康平桥方向的必经之路,为了不惊动敌人,张魁印决定:“混过去”。

张魁印让全体队员倒背步枪,大摇大摆地迎着敌人走去。

“倒背步枪、枪口朝下”是南朝鲜军的习惯,张魁印此前曾经抓过不少南朝鲜军俘虏,对他们的习惯非常了解。

敌军的哨兵果然没有怀疑他们,只是随便问了一句:“哪个部分的?”

先遣队朝语翻译回答道:“一大队的。”

“从哪里来的?”

“从前边来的。”

“去哪里?”

“去后边。”

朝语翻译回答得十分果断,丝毫没有引起敌军哨兵的怀疑。

因此,敌军哨兵打了个哈欠,放心地去一边偷闲眯盹去了。

就这样,先遣队蒙混过关,顺利通过了浦口,来到了大同江岸的渡口。

这里原来曾经驻扎过朝鲜人民军部队,原有的一座桥已经被美军炸毁了。

不过,这座桥附近有一条水下道路。

所谓“水下道路”,其实就是朝鲜人民军在水面以下悄悄铺就的一条路。

水路全部用装满石头的麻袋铺成,路面非常结实,上面可以通过汽车。

那座桥被美军炸毁之后,这条水下道路就成了朝鲜人民军过河的唯一通道。

在先遣队出发之前,张魁印就注意到了这个水下道路。

张魁印还了解到一个情况,渡口守军虽然早已换成了南朝鲜军,那条水路却一直没有遭到破坏。

尽管如此,张魁印并不清楚这条水路的具体位置,这可怎么办?

在先遣队里,“抓舌头”犹如“囊中取物”般轻松的高手有的就是。

不一会儿工夫,两个先遣队员就抓来了一个“舌头”,那个“舌头”很快就供出了水路的具体位置。

于是,先遣队通过水路快速渡过了大同江。

相比之下,先遣队此后的路途就不那么轻松了。

先遣队渡江后没走多远就与一股南朝鲜军不期而遇,并发生了激烈的枪战。

战斗中,先遣队尖兵班班长郭运兴不幸牺牲。

任务在身,张魁印不便恋战,短暂还击后,他果断率领先遣队迅速甩开敌人,继续前往预定的目标。

没想到,在莫滩里水电站,先遣队又遭到守军的猛烈射击。

眼看“强行冲过堤坝”是不可能实现的了,张魁印带战士们改道爬上了一侧的杨柳峰。

次日早上7时左右,先遣队终于平安抵达杨柳峰最高处,此时,将士们距离目的地还有40里。

由于已经插入到了敌人的后方,敌人的戒备就没有那么严格了。

此后的一段路,先遣队几乎都是大摇大摆、列队通过,几乎没有敌军“多管闲事”。

26日清晨6时左右,先遣队最终逼近了武陵桥头。

张魁印看到桥上几十个南朝鲜士兵正忙着吃饭,随即发出了进攻的命令。

先遣队的突然出现让敌人措手不及,大部分敌人还没来得及拿枪就去了西天。

大桥另一端的敌守军见势不妙,拔腿就跑。

张魁印命名战士们停止追击敌人,而是迅速往桥洞、桥梁上安装炸药。

6时50分左右,从南岸开过来五辆满载弹药的敌军卡车。

等卡车开上桥,张魁印立即下令:“起爆!”

随着一连串巨响,武陵桥被炸开一个大大的豁口。

两辆卡车同时燃起大火,随即就发生了爆炸,这一炸把武陵桥彻底炸断了,另外三辆卡车直接从桥面跌落桥底。

没过多久,从德川退下来的敌人蜂拥而至,看着被炸成两截的武陵桥,刚刚侥幸逃脱的敌人再次陷入绝境……

张魁印顺利完成了炸毁武陵桥的任务,为第38军全歼南朝鲜军第七师立下了大功一件。

年,解放军“总参”决定拍摄一部以军事侦查为主题的军教片,在挑选经典战例时,第38军先遣队奇袭武陵桥的事迹成功上榜。

电影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任旭东负责导演。

任旭东当时定下一个基调:“兵演兵、将演将”。

左:刘海清中:任旭东右:罗昆山

到38军实地考察的时候,任旭东一眼看中了38军副军长罗昆山。

在38军全力支持下,经上级批准,第38军副军长罗昆山出演了影片中志愿军师长的角色。

同时被任旭东相中的还有38军的刘海清师长,在《奇袭武陵桥》中,刘海清饰演了志愿军副师长。

至于影片中“司令员”这个角色,任旭东也就不“客气”了,他毛遂自荐,在影片中饰演了“司令员”这个角色。

三、电影《长津湖水门桥》里,那座志愿军怎么炸都没有彻底炸毁的水门桥,守桥方:美军,炸桥方:志愿军。

水门桥在哪里?

它架设在朝鲜土古里以南的两座山体之间,它的跨度只有8.8米,可是,它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。

美军为什么要死守这个小小的水门桥?

这是因为,对于美军(尤其是美国陆战一师)来说,水门桥牵连着他们的命运,失去这座桥,等待他们的将军是全军覆没的厄运;

对于志愿军来说,炸毁水门桥就是掐断了美军的逃生之路,“长津湖之战”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。

要知道,为了围歼美国陆战一师,我第九兵团指战员付出了何等沉重的代价。

一个要拼死扼守,一个要坚决摧毁,敌我双方的意志都无比坚决,没有半点妥协的余地。

这也就注定了一个结果:中美两军将在水门桥发生剧烈的碰撞。

看过电影《长津湖》的朋友都知道,长津湖一战,美国陆战一师遭到志愿军第九兵团将士的沉重打击。

在这场震撼人心的对决中,志愿军方面损失巨大,但是,志愿军将士的战斗意志依然那么坚定。

再看美军方面,激烈的战斗虽然并没有给他们造成太大的伤亡,但是,他们的战斗意志已经开始崩溃。

战役进行到中后期,美军陆战一师奥利弗·史密斯师长已经无心再战,如何脱离长津湖撤退到安全地带,这已经成为他考虑的首要问题。

奥利弗·史密斯非常清楚,迅速通过水门桥,这是他和陆战一师“逃出生天”唯一的一次机会。

为了快速赶到水门桥,奥利弗·史密斯做了一件有违陆战一师传统的事情:

按照陆战一师惯常的做法,无论遇到什么情况,他们撤退时都会带上战死官兵的遗体。

但是,奥利弗·史密斯这次却下令将战死者的遗体就地掩埋。

有美国战史研究人员如此评价:

这是一个不好的迹象,对陆战一师来说,这样的做法至少说明一个问题-他们真的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了。

为了截断美军陆战一师的退路,年12月1日,志愿军派出一个营级侦察小分队,他们的任务就是炸毁水门桥。

他们一路过关斩将,历尽千辛万苦,终于按时成功炸毁了水门桥。

这是志愿军第一次成功炸桥。

按照桥面被损毁的程度看,执行炸桥任务的同志认为:炸桥任务已经顺利完成。

有战士估计,敌人至少要花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修好水门桥。

有这点时间,我志愿军早就可以追上美军,并且将他们瓮中捉之鳖、一网打尽了。

不过,志愿军战士留了个心眼,成功炸断水门桥之后,他们并没有马上撤离。

战士们隐蔽到离桥不远处一片茂密的树林里,密切注意着断桥上发生的一切情况。

被志愿军炸断的水门桥

事实证明,战士们的谨慎是有道理的。

美军守桥部队果然有了新的举动。

只见几辆形状怪异的机器开上断桥,一通钳、铲、钉,没花多少时间,刚才还破烂不堪的断桥上就铺上了粗粗的木块,断桥就这样修好了。

看到这种情景,隐蔽在密林里的志愿军战士心里泛起一股凉意。

“一次没炸断,那就再炸一次!”战士们下定决心,再次出击,再次炸断了水门桥。

为了杜绝后患,战士们捎带着炸毁了堆在桥边的修桥材料。

这是志愿军战士第二次成功炸桥。

战士们心想,看你美国人还怎么修桥?

谁知,美军接下来的动作更加“豪横”。

美军马上开始第三次修桥行动。

美军这次修桥没有再用木料,而是直接用钢梁铺架断桥,很快又修复了水门桥。

除了使用钢梁架桥之外,美军同时加强了对水门桥的防守。

水门桥还炸得了吗?

“说什么也要炸掉水门桥!”志愿军战士铁了一条心,不达目的决不罢休!

12月6日,志愿军战士最悲壮的一次炸桥行动开始了。

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,抱着炸药包(甚至手榴弹),冒着枪林弹雨向桥梁发起冲锋。

这一次,战士们以牺牲大半的代价突破敌人防线,他们将所有的炸药雷管全部送到桥下,第三次将水门桥连同桥墩一起炸毁。

战士们心想,美军就算再强大,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凭空变出一座桥来。

美军又一次修复了水门桥

没想到,美军还真就凭空变出了一座桥。

这是美军从日本空运来的一座组合式钢结构桥,制造这座桥梁的是日本“三菱重工”。

在志愿军战士的眼皮底下,数架美军大型运输机在水门桥上空精准投下八组巨大的降落伞,每组降落伞下都悬挂着一个钢铁桥梁的组件。

这些铁家伙刚一落地,美军的工程机械车就一起开了上去。

只见“机械手臂”抓起钢铁的桥梁组件,三下五除二,犹如“搭积木一样,一座全新的钢梁水门桥又建成了。

就在水门桥第四次抢修完毕后不久,美军陆战一师的先头部队开始抵达水门桥。

这个时候,志愿军战士手里已经没了炸药,就连手榴弹都已在上次炸桥时消耗殆尽。

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军陆战第一师从水门桥通过,浩浩荡荡地逃往兴南港。

在那里,七艘航空母舰正在等待他们,他们将把陆战一师的残兵败将运送到日本去……

等到志愿军部队终于赶到水门桥的时候,时间已经是10号晚上。

看到尾随而来的志愿军时,水门桥这一头还有少量坦克和士兵还没有来得及过桥。

士兵们一个个爬出坦克,犹如惊弓之鸟一般逃过水门桥。

这个时候,水门桥下响起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,水门桥又一次被炸毁了。

这次炸桥与前几次不一样-投放炸药的不再是志愿军战士,而是一群惊慌失措的美军士兵。

断桥把陆续赶到的志愿军大部队阻拦在水门桥这一端,长津湖战役也在这个时候画上了句号。

同时画上句号的还有美军陆战一师已经过往的辉煌历史。

长津湖战役结束之后,美军曾经举行了一次新闻发布会。

电影《长津湖·水门桥》剧照

一位记者问:“你如何评价长津湖之战?”

一位美军将领回答道:“我们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撤退行动,事实证明,我们取得了胜利。”

这就是极度“自信”的美国人,他们可以把一场大逃亡说成一次大胜利。

对于志愿军来说,发生在水门桥的故事着实让人感到遗憾和震惊。

遗憾的是,因为没能彻底炸毁水门桥,志愿军失去了全歼美军陆战一师的最佳时机,长津湖战役的战果被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;

震惊的是,炸不断的水门桥背后显露了美国强大的战争能力和综合国力,同时暴露了中美两国的巨大差别。

我党、我军领导人冷静地意识到:

强国是强军的深厚基础,强军是强国的战略支撑。

一个国家只有具备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基础,才能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和军队提供雄厚

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网站地图
  • 发布优势
  • 广告合作
  • 版权申明
  • 服务条款
  • Copyright (c) @2012 - 2020



    提醒您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