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3/5/16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佚名 点击: 61 次

我国地大物博,在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上,分布着数不胜数的江河湖泊,据不完全统计,我国境内的河流,如果首尾全部连接起来,可以绕地球赤道10多圈,而我国流域面积在平方公里的天然河流,数量就达5万多条。

我国的江河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常不均匀的状态,绝大部分都分布在外流区,即大兴安岭-阴山-贺兰山-祁连山以及巴颜喀拉山-冈底斯山的东南侧,外流区的江河水资源总量,占到我国江河总水资源量的95%以上。也就是说,我国境内的江河,其水资源绝大部分都会流入海洋之中。

拿我国最大的两条河流长江与黄河来说,它们不但占据着我国淡水河流水资源总量的绝大部分,同时水域中也孕育着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,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各种鱼类资源。比如,长江中各种鱼类差不多有多种,其中白鲟、达氏鲟、胭脂鱼、大鲵等都是国家保护动物;

黄河中各种鱼类约有余种,其中黄河刀鱼、黄河大鲤鱼、黄河裸裂尻鱼、瓦氏雅罗鱼等种类目前数量比较稀少。

大家知道,外流河的最终归宿是大海,这些河流从发源地开始,沿着地势差从高到低不断地向海洋行进,河水挟裹着不同程度的泥沙以及生物资源,一起通过入海口最终汇入了大海,完成了水资源、泥沙和营养元素的一个“半循环”过程。

那么,作为淡水鱼来说,它们的日常生活环境,与那些生存在海洋里的海鱼有着天壤之别,淡水鱼肯定是无法适应海洋生活的,这些被冲到大海中的淡水鱼,最终都去哪了呢?难道都因为不适应海洋环境而死亡了?

在自然环境下,地球上是没有绝对的淡水的,因为在水体流动的过程中,不可避免地会与周围的土壤、岩石等发生作用,从而将一部分的矿物质溶解于水中,从而水体的含盐量就不可避免地要大于0。为了区分地球水体含盐量的大小,科学家们将地球上的水分为淡水和咸水,两者的分界线即含盐量为0.5g/L(0.05%),高于这个值的即为咸水,低于这个值的为淡水。

在我国的近海中,南海的平均含盐量最大,约为3.5%,东海和黄海次之并且比较接近,约为3.2%,而渤海的平均含盐量最低,约为3%。在近海海域中,一般情况下是距离陆地越近的区域,海水含盐量就越小,这与越靠近海岸,从陆地上流向海洋的淡水一般就越多有直接的关系,相当于冲淡了海水的盐度。

而长期生活在长江、黄河等淡水中的鱼类,自然是适应不了纯粹的海洋环境的,其中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因素在起作用,一个是压力问题,海洋的深度(即使是沿海海域)往往是陆地上的江河湖泊所无法比拟的,随着深度的增加,水体的压力不断加大,淡水鱼的身体构造,根本不能抵挡这种海洋压力的影响。

另一个就是海水的盐度。我国近海海域的平均盐度,怎么说也要比黄河、长江高出十多倍,长期生活在淡水中的淡水鱼,其身体中的细胞根本无法适应这种高盐度的变化,一旦周围的水体含盐量急剧升高,那么鱼身体的细胞渗透压就会发生失衡,细胞中的水分不断地向外散失水分,从而造成“被渴死”的严重问题,这也是为什么淡水鱼不能在海水中生存的根本原因。

既然这样,那么每年从长江、黄河中流向大海有那么多水,其中必然含有那么多鱼,这些鱼难道就这样“认命”了吗?实际上不然,这些鱼中的绝大多数,并不会眼睁睁地等死。

一方面,长江黄河水流入大海之后,会存在一个范围比较大的缓冲区,在缓冲区里,淡水与海水慢慢地混合,盐度值随着距离海岸数值拉大而慢慢升高,因此,长江黄河流入海洋的水,其盐度值并不会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就突然升高,这就给淡水鱼适应这种逐渐混合的环境也提供了必要的缓冲。

第二方面,当长江黄河水流入海洋后,一下子变得“豁然开朗”,流速降低了许多,随着上游源源不断地冲入淡水,在缓冲区内,会出现泥沙缓慢沉积、海水与淡水在交界区相互拉锯的局面,在上游淡水的持续注入下,越靠近入海口的区域,其本质上属于淡水的倾向就越大,因此在水速不大、盐度不怎么高的环境下,这些淡水鱼本质上还是属于在淡水环境下生活的。

第三方面,很多淡水鱼在被冲入海洋后,它们依靠“洄游”这项技能,还是能够顺利回到淡水的“怀抱”中的。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,这些淡水鱼逐渐形成了生殖洄游、索饵洄游的习性,即使被冲入大海以后,也会逆流而上,沿着来时的方向,与汹涌的江水和陡峭的地势作抗争,最终洄游到上游的一定区域后,或交配产卵,或寻找更加丰富的食物,以此来延续种族的命运。

因此,我们可以看出,从长江黄河等河流中被冲入大海的鱼类,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,已经形成了适应这种空间、气候等因素发生巨大变化的能力和生存本领,迎接它们的并不是死亡,而是全新的开始。

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网站地图
  • 发布优势
  • 广告合作
  • 版权申明
  • 服务条款
  • Copyright (c) @2012 - 2020



    提醒您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